对于上市公司股票持有环节的税费调降也成为了A股市场稳定政策的一申博体育欢迎您。 9月7日当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9月8日起,持股期限在1个月及1年以上的两类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股息红利所得税将获得减免政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此举是在推动鼓励市场长期投资机制的建设;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其他长期投资鼓励政策推出预期也或将升温;另一方面,该政策有可能对部分股息率较高的蓝筹股产生积极作用。 而在政策的市场影响方面,有部分投资人士认为,当A股政策向长期化投资倾斜后,市场的短线成交也有可能受到影响,而这也将影响市场在中短期的活跃程度,因此其对股指的提振作用仍有待观察。 根据通知规定,持股超过1个月及一年的两类投资周期将受惠于前述政策。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通知指出,“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持股周期未超过1个月的投资者,其股息红利所得仍将按照此前的20%税率进行征收。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通知强调。 而在该通知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征税的代扣环节也将发生改变——由此前的上市公司直接扣缴转变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券商代扣转移支付。 “上市公司派发股息红利时,对个人持股1年以内(含1年)的,上市公司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待个人转让股票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根据其持股期限计算应纳税额,由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从个人资金账户中扣收并划付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通知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于次月5个工作日内划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收到税款当月的法定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从上市公司扣缴变为中登扣缴,这个过程就需要准备与部门间协调,而7日发文,8日就执行,应该说监管层的这个动作是有准备的。”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我们认为这项政策很大程度上利好蓝筹股的价值投资,监管层鼓励投资者以获取股息、分红来实现投资回报,而不是围绕公允价值的短期波动炒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针对股息红利的结构性征税减免政策亦向新三板市场惠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按照本通知规定执行。”通知规定。 在部分关注三板市场人士看来,这一规定或有利于部分高股息率公司的股权挂牌转让。 “其实这对新三板的股权出让式融资有好处,这样一些毛利率较高的挂牌企业可通过分红率来吸引股权融资。”东北一家食品行业的拟新三板企业实际控制人吴峰指出,“这个逻辑在于股息红利的现金流的‘免税’对于新三板比较差的流动性来说,有可能成为一种补偿;但对于盈利少、或不盈利的公司则意义不大。”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财政部等三部委推出前述股息红利税费减免政策的逻辑,或在于推动A股市场投资的长期化。 事实上,就在该通知下发的前一日,证监会已对培育长期投资环境作出表态。 而有分析人士认为,鼓励A股长期投资成为政策倾向后,监管层未来还将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 “现在的市场趋势应该是打击短期炒作,鼓励长期投资,从股指期货受限到限制程序化交易,这条逻辑是比较清晰的,我认为接下来应该还会有相应政策出来。”北京某央企旗下一位投资经理认为,“比如鼓励投资者投资股票型基金,培育更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亦曾表态将“认真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 而面对向长期投资策略倾斜的A股政策预期,部分投资者则表示该政策也有可能对市场短期内的活跃带来影响。 “换手率下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股的炒作之风,但这种政策倾向对于股指的短期提振意义有限;A股的高成交带来高流动性,高流动性才有高溢价。”福建一家私募投资公司投资经理吴泽(化名)指出,“应该辩证的看待市场投机,适当的投机行为也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证。” 与鼓励长期投资政策相伴随的,则是部分市场人士关于A股印花税调降预期的降温。 “从逻辑上讲,印花税政策和股息红利税收政策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交易环节征税,一个是持有环节征税。”吴泽认为,“如果鼓励长期持有,那么就不应该鼓励频繁交易,那么交易税费的下降也就不太现实。”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为促进A股市场活跃,印花税等交易费用调节工具仍然有可能被监管层所使用。 “印花税仍有下调空间,而且也不一定和鼓励长期投资政策相矛盾。”前述央企投资经理指出,“比如监管层可实施定向降印花税,对机构投资者的税费进行减免,鼓励散户来买基金。”这是李大大在郑和文化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期间,首站来到马六甲,专门参观了郑和文化馆。他仔细观看郑和井以及反映郑和在马六甲的许多印记展示,并签名留念。李大大说,郑和的“和”字代表了和平、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亲仁善邻的生动写照。这番话引起在场人士强烈共鸣。 此前,《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新海峡时报》、《星报》等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前夕刊登了李大大题为《历史的航道、崭新的坐标、扬起的风帆》的署名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这篇1800多字的文章,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引述郑和下西洋的例子。 申博体育欢迎您明代航海家郑和7下西洋,5次驻节马六甲。郑和是马六甲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中马传统友谊的一个标志。与后来的西方殖民者不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到访马六甲,不仅没有占领这里的一寸土地,还带来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马六甲发展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港。李大大将此归功于郑和当年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郑和秉持的“有所为”,就是在他所经之地,在马来西亚,敦睦邦交,发展贸易;泊船驻港之时,帮助当地人民修筑城墙,驱逐海盗,平息冲突,维护海上安宁;同时传播中华文明,比如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深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郑和也有“有所不为”,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来到马来西亚这片富庶之地,并没有搞掠夺,也没有搞扩张,更没有搞殖民,留下的是当地传颂了几个世纪的善举。郑和维护正义、兼济天下的事迹,正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人民多年相处友好的文化基础,是绵延至今的地区国家共同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 马六甲当地人民对郑和的功绩十分感佩,《马来纪年》对郑和在马六甲的功绩和遗迹均有记载。至今,有关郑和的故事在马六甲仍然家喻户晓,当地也保存着许多郑和的遗迹,如他所率官兵每次登临马六甲都会驻扎的三宝山、山脚下的一座三宝庙以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郑和的善举加深了中马人民的友好情谊。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民间的友好往来,还是郑和身上体现的“和”文化精神,主要还是重在崇尚和平、亲仁善邻、互助互利,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以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所以,郑和的船队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力量,但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和平共处。中国当时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但总是从容温顺,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与当时相交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平等相待,友好相处,而且,这种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我们还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更多的是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当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落后,对郑和带来的中华文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的传播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大有好处,所以当地的人民愿意与热爱和平、珍惜友谊的中国人交朋友、做生意。这也是从明朝起数百年来从中国的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移民与马来西亚人民一道,同开拓、共患难的文化和情感基础。马来西亚的华人不仅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族群和睦贡献了积极力量,也为中马友好增添了特殊的亲情纽带与人脉桥梁,是中马友谊日久弥坚的象征。 正如李大大总理的妙喻“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民心相通,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把双方连接成为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挑战、反恐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李大大特意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专程访问马六甲,并参观郑和文化馆详解“和”文化,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与东盟更应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信息:“中国愿与东盟国家永远和睦相处,促进共同繁荣,为东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应有贡献!”(陈东有)
他申博体育欢迎您,中方希望,本次审议大会能够全面审议《条约》执行情况,规划好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中国代表团将为此而努力,推动会议取得成功。印尼安塔拉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伊乐凡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印尼申博体育欢迎您带来了新的动力。
据报道:申博体育欢迎您媒体反映的劳模评选盖章多问题,按照李大大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把简化劳模评选相关程序,强化公示环节的社会监督作用,作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落实转变职能、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的一个具体步骤,及时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五一前,荣获全国劳模的海南省歌舞团董事长彭煜翔向记者讲述的“跑章”经历:一张上报全国总工会的征求意见表,需要加盖包括税务、工商、环保、计生等在内的8个部门大印,加之相关处室的把关,完成报表共需大大小小20枚公章。当彭煜翔跑完这场来回折腾一周的“接力赛”时,距离报表上交期限仅差一个小时。 彭煜翔“跑章”累哭的故事,是全国劳模评选繁琐程序的一个缩影,也佐证了“人在证途”的尴尬,这引发中央高层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李大大总理就此诘问:“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将劳模评选由8个章减为1个章的程序简化,回应了总理关切与民众诉求,堪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落实转变职能、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的具体行动,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享有崇高声誉、备受社会尊重的闪光群体,劳动模范常常被国人誉为民族精英、国家脊梁、社会中坚和人民楷模,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成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诠释,成为激励国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劳模评选,加强社会监督,确保评选质量,自当无可厚非。 不过,强化对劳模评选的监督,未必一定要设置繁琐冗杂的规定程序,尤其在当下信息资源高度融合与共享的大数据年代,更不意味着非要当事人舟车劳顿地奔波盖章。尽管这套出自十年前的劳模评选程序,着实不乏加强事前监管,防止“带病”推荐的制度善意,但迟滞的工作效率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无论是就简政放权的改革层面,还是从便民增效的减负角度,劳模评选的程序简化都顺应了时代需求。 程序简化不等于放松监督。如何求得增效和提质的兼顾与双赢?此次由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五方面改进措施,或可成就利弊权衡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将由劳模本级推荐单位分别征求工商等8个部门意见并盖章,改为由省委、省政府统一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省委或省政府印章;增加“两审三公示”的规定程序,提升评选透明度,确保公众参与权与监督权;建立“盖章必有责,有责必追究”的问责机制;辅以合理、宽余的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力求把劳模评选表彰的工作做细做实。 简化劳模评选程序是简政放权的题中之义,人们期待由此推及的对各类全国性评比表彰事项的望闻问切与删繁就简,能够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张玉胜)
6月初,国务院再度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继续降低准入门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逐步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